2011年7月25日星期一

兲朝高铁,可 劲 的 骚 !

"提速先锋"李东晓(时代先锋)

《 人民日报 》( 2010年12月14日   01 版)
http://paper.people.com.cn/rmrb/html/2010-12/14/nw.D110000renmrb_20101214_7-01.htm
http://cpc.people.com.cn/GB/64093/64104/13471046.html

 李东晓,中专毕业,普通司机,却创造了中国高铁的众多"第一"。他考下了中国高铁第0001 号驾驶证,冲出了中国高铁第一个世界时速纪录,培养了中国第一批高铁司机,参与编写了中国第一本高铁操作教科书……

  中国正疾速驶入高铁时代,李东晓是这个新时代的提速先锋!

  勤学苦练,肯钻研,10天把高铁开回家

  身高1米8的李东晓,浓眉大眼,身板笔挺,是北京铁路局机务段的一张名片。这不仅因为他当 火车司机20年来,零事故,技术精,更因为他与中国第一条高速铁路——京津城际,有着不解之缘。


………………





日企指中国高铁安全堪忧 中方专家反驳称对方是在吃醋


2010年04月14日 07:31 东方早报

http://finance.ifeng.com/news/industry/20100414/2048045.shtml

原始页面  http://www.dfdaily.com/node2/node10/userobject1ai218420.shtml  已经被移除

继续关注高铁事故,立此存照

7-23动车追尾真相待解 十问事故发生原因

来源:解放网-新闻晚报 作者:王煜 邬思蓓 2011年07月25日14:43

http://news.sohu.com/20110725/n314471239.shtml

 
  列车一般如何调度确保后车不追尾前车?

  通常使用闭塞法,即将铁道线路划分为"闭塞区间",一个区间内只允许一辆列车行驶。

  事故原因?

  铁道部新闻发言人王勇平24日上午在接受中央电视台记者采访时表示,初步了解,温州动车追尾事故原因是雷击造成设备故障导致的。详细的情况, 正在进一步的调查分析之中。

  "闭塞区间"如何控制?

  调度室可通过轨道电路检测列车占用线路状况。当前车占用某个"闭塞区间"时,通过铁路沿线的信号灯发出红、黄、绿灯,来提示后车司机停车、减 速、正常行驶
  见习记者 王煜 整理报道 邬思蓓 制图

   "7·23"动车追尾事故发生后,各相关部门立即组织救援。但是,就目前已知的信息而言,公众对事故发生时间、原因、死伤人数、救援过程等存在 诸多疑 问,这些疑问在网络上持续发酵,有待媒体和相关职能部门进一步发掘、调查真相。只有清楚地了解了这些问题之后,才能真正像铁道部新闻发言人昨晚所 说的那 样,"让老百姓放心"。

  疑问1 事故到底发生在何时?

  追尾事故发生后,官方最早发布的事故发生时间为:20时 34分。事故当晚10点04分时,新华社播发简讯出现的事故时间也是这个时间。

  但是,人们发现,24日起,官方口径的事故时间突然变成了20点27分。记者查询后发现,新华社昨日中午发布消息的确引用了这一事故时间。

  为何在一天之后,官方发布的事故时间相差了7分钟?又是因为何种原因出现这"变更"的7分钟?人们对此难免会有诸多疑问,因为"变更"的7分 钟与在事故中一些人实际感受到的时间有偏差。然而,对此,相关部门并未予说明。

  疑问2 雷击到底破坏了什么设备?

  铁道部新闻发言人王勇平昨天下午就"7·23"特大铁路交通事故答记者问时表示,初步了解,事故原因是雷击造成设备故障导致的。详细的情况, 正在进一步调查分析之中。

  但官方的"雷击说"引来了公众更多的追问。

   "雷击说"追问集中在:到底雷击是击在哪?铁轨?D3115?雷击造成的设备破坏到底是动力设备还是通讯设备?D3115次失去动力后,为何无 法将此信 息传递给后车和整个铁网调度?整个铁网调度为何无法检测到线网上有 "趴窝"的列车?有网友甚至质疑,车上断电后难道就没有应急通电保证信息传递畅通吗?既然前车已发生"趴窝",这样的紧急信息传递哪怕是手机都能完成。

  铁路专家孙章表示,这表明动车组信号系统的技术和管理有漏洞,还比较脆弱。按照正常设计标准,动车组的信号系统即使被雷击坏,也应该还有"备 份系统",如无线信号系统作为应急。

  疑问3 追尾时"自动闭塞系统"在哪?

   铁道部2007年曾表示,我国自主研发的自动闭塞系统,可以控制同一条铁路上多列动车组安全区间,防止列车追尾事故发生。若列车运行速度超过线 路区段设 定的最高时速,它就会报警提示司机减速,如司机没有减速,列车会自己紧急停车,从时速200公里到列车停止只需55秒。

  同济大学铁道与城市轨道交通研究院常务副院长谢维达表示,我国动车组列车上均有ATC系统,即列车自动控制系统。主要作用就是确保列车运行的 安全,防止追尾和冲突。自动闭塞系统便是其中一部分。

   据孙章透露,现在动车组线路采用区间闭塞的办法来防止追尾。简单来说,就是将铁路线路分成若干个区段,每个区段为一个闭塞区间,区间内只能容许 有一列列 车运行。在区间的交接点安装有信号灯。如果有列车进入该区间,会通过"轨道电路"传输信号,信号灯变为红色,后续列车和调度中心都会接收到红色信 号。

  每趟动车之间的安全距离并不完全一样,在行驶速度更快的路段,动车制动需要更长距离,因此两车间需保持更多的安全距离,一般说来,两列动车间 的安全距离在6公里-8公里之间。

  昨日有媒体称,有专家表示,事故可能因为司机疲劳驾驶所致。不过,谢维达表示,如果自动闭塞系统启动,前方区间显示为红灯,即使司机"打 盹",列车的ATC系统也应该会自动刹车。

  疑问4 D301为何会行驶在D3115后面?

  根据列车时刻表,D3115次列车准点到达温州南站的时间应该是19:57,D301次准点到达温州南站的时间应该是19:42。两车存在 15分钟的行驶间隔,而且是D301在前,D3115在后,理应不会发生追尾事故。

  鉴于事发时为前晚 20时 27分,事发地点位于距离温州南站10公里处,可判断两趟列车均已因天气原因晚点,D301次的晚点时间比D3115次更长。

  这样算起来,这起事故是晚点的D3115次列车,被晚点更久的D301次列车撞上。甬台温上两趟列车都晚点,铁道部门尚未发布原因。当晚温州 地区的雷电暴雨很可能是导致列车晚点的主因。

  疑问5 为何事故未处理完就赶通车?

  事故发生后,铁路部门接连发布消息,将尽快完成救援,恢复铁路通行。先是称昨天下午3时将通车,后来又称预计下午6时可通车。在昨晚深夜召开 的新闻发布会上,铁道部新闻发言人王勇平也表示,到昨晚7时,甬台温铁路已具备通车条件。

  据央视记者早前报道,"24日凌晨4时许,事故现场经过生命探测仪探测显示,列车上已无生命迹象。 "昨天下午,事故现场救援部门宣布:搜救已告一段落。

  然而,在"已无生命迹象"的情况下,昨日17时左右又从车厢救出一名2岁半的小女孩。对此,铁道部发言人王勇平表示,发生这样的事情,只能说 是个奇迹。

  这些表态引起了部分网友不理解,有网友表示,国家领导人都表态要以生命救援为第一任务,为何有关部门在事故现场还没最后清理完,就急匆匆地要 求恢复通车,"难道车内可能还存在的生命就不如经济利益重要吗? "

  疑问6 为何对事故车厢"挖坑填埋"?

  浙江电台交通之声记者陈裕杰在事故现场拍到施救照片,发现有七八辆挖土机抵达事故现场,在坠落的几节动车车厢旁挖了几个直径有10米左右的大 坑,挖土机直接对车厢进行破拆,并将车厢的一些碎片进行碾压,然后推入坑中进行现场掩埋。

   这一消息在微博上流传后,不少公众以为有关方面要掩埋拆卸的车厢,是在"灭迹"。对此,参与现场清理工作的中铁三局人士解释道,挖坑并不是为了 掩埋拆卸 车厢,而是在为接下来进行的吊卸做准备。将事故动车组的其余车厢吊下桥,需要用300吨的大吊车,而吊车进场首先得腾出空间。

  铁道部发言人王勇平昨天在发布会上也称,"现场抢险环境非常复杂,下面是一个泥塘,施展开来很不方便,还要对其他的车体进行处理,所以他们把 车头埋在下面,盖上土,主要是便于抢险。 "

  `上海铁路局一位路段技术负责人则对记者表示,事故原因通过列车"黑匣子"和轨道数据信息已可查明,"车厢对事故调查没有帮助,现在是废铁一 堆,清理掉它,是我们正常的工作流程。 "

   对此,网友"叶克飞"说:"你们可以把遇难者的遗物都妥善清理,等待他们的亲人们辨认,而不是随意掩埋吗?那里面可能有他们一起逛街时买的衣 服,一起出 游时拍的照片,手机里可能有不舍得删除的短信和曾记录光阴的视频……甚至,他们中的某些人或曾在弥留之际用数码设备录制了遗言。你们无法保障我们 的安全, 但能否给逝者一点尊严? "

  疑问7 死伤人数究竟有多少?

  据官方发布消息,事故已造成35人死亡,192人受伤。据推测,坠落的4节车厢如果满载,乘客应在400人左右。但现在铁路部门还未公布这4 节车厢里究竟有多少乘客。

  对此,有人质疑说,实名制系统的作用为什么不能迅速发挥,以及时得知事故车厢总人数?并且,如果连总人数都不清楚,又何以知道已经"搜救完 毕"?

  疑问8 铁路部门领导的任职为何如此快?

  事故发生后,铁道部党组研究决定对上海铁路局局长龙京、党委书记李嘉、分管工务电务工作的副局长何胜利免职并进行调查。

   同时,铁道部总调度长安路生被调任上海铁路局局长。 2006年,安路生从武汉铁路局被调入铁道部任总调度长。后因2008年发生胶济铁路"4·28"重大事故,于"5·12"汶川大地震后任成都铁路局局 长。 2009年,安路生担任上海铁路局局长,2010年5月7日重新出任铁道部总调度长。

  在昨晚的新闻发布会上,有记者提出:"事故还在调查中,为什么要对领导进行处理?"王勇平表示,高铁产生的安全问题,领导要负起首要责任。对 于上海铁路局局长龙京等3人免职,是为了让老百姓放心。

  疑问9 动车运营的"磨合期"究竟要多长?

  在"7·23"事故发生后,有专家提到"磨合期"问题,表示我国的高铁、动车都需要一定的时间来使运营使其趋于安全稳定。

  之前京沪高铁频发列车停电事故时,铁道部新闻发言人王勇平表示,京沪高铁发生故障,是因为在开通初期、在磨合期都会出现这种情况,发现这些问 题经过磨合需要两三个月的时间,两三个月以后,稳定期将会出现。

  然而,事发的甬台温铁路, 2009年9月28日开通动车组,至今将近2年。并且据铁路部门的宣传,此段铁路的技术难度是比不上京沪高铁的。那么,动车运营究竟需要多长的磨合期?若 还在磨合期内,是否适宜载客运营?

  疑问10 为什么动车上没有安全带?

  有在事故车厢的乘客称安全锤敲不开车窗。各方评论称可能是该乘客敲击的方法不对。对此有网友建议,并不是所有乘客都知道安全锤的使用方法,铁 路部门是否可以向民航学习,在每次开车之前向乘客进行安全演示教学?

   另外,也有网友质疑为何动车组不配备安全带。相关专家说,动车组身躯庞大,即便拉下紧急制动闸门,动车减缓的速度将远远慢于汽车。动车急刹车一 般不会对 车内乘客带来明显伤害,因而动车组上未配备安全带。依照动车组制动的数学模型,时速200公里运行的动车,就算拉下紧急制动闸门,还要往前冲近两 公里。 D301次列车最高时速达250公里,因而紧急制动距离还要更长。当驾驶员肉眼发现前方有列车时,已无能为力。
(责任编辑:UN955)

关键词:埋!

中铁三局否认挖坑为掩车厢

2011-07-24 15:16:00 来源: 人民网(北京)

http://news.163.com/11/0724/15/79O4KNCT00014JB6.html
http://society.people.com.cn/GB/15231361.html



铁道部:埋破损车厢因抢险需腾出更多空间

2011-07-24 23:07:31 来源: 浙江在线(杭州)

http://news.163.com/11/0724/23/79OVJ49200014AEE.html
http://zjnews.zjol.com.cn/05zjnews/system/2011/07/24/017706105.shtml


铁道部新闻发言人解释现场掩车头原因

2011-07-25 00:20:00 来源: 人民网(北京)

http://news.163.com/11/0725/00/79P428HQ00014JB6.html
http://society.people.com.cn/GB/15232380.html





铁道部,王八操的!

2011年7月24日星期日

谁还有胆坐高铁?

十问高铁 专家解京沪高铁安全保障

http://www.news365.com.cn/jj/201106/t20110614_3061783.htm
日期:2011-06-14 作者: 来源:新京报

………………
新京报:高铁速度那么快,如何避免追尾或者撞车?

常振臣:CRH380B的列车网络控制系统(TCN系统)符合欧洲标准,该系统与车身恒速控制系统配合,可以保证车辆不会有追尾发生,而且能 达到极高的正点率。
…………………

中国发生严重动车事故伤亡200多人 救援仍在继续

2011年07月24日 10:13:39 来源: 新华网
http://news.xinhuanet.com/society/2011-07/24/c_121712388.htm


新华社记者章苒 李亚彪 张和平
23日晚发生在浙江温州境内的动车追尾事故,截至记者发稿时,受伤人数上升到210人,死亡人数上升至35人,有19人身份得到确认。遇难者 中有10名女性,有外国籍人士2人。
…………………

2011年7月13日星期三

喝水都成问题了!

寻找最后水源地 多数城市饮用水源标准降至劣五类

信息来源
http://www.ennweekly.com/2011/0711/3098.html

2011年07月11日 本文来源于《财经国家周刊》

位于浩浩汤汤的长江入海口,上海有可资依赖的青草沙水库作为最后的水源地;但是,其余城市的"青草沙"又在哪里?

记者 张瑞丹

6月8日,上海徐汇区长桥自来水厂经过成功切换,改用来自青草沙水库的水源。被联合国预测为21世纪饮用水缺乏的世界六大城市之一的上海,终于可以暂松一口气。

此前,长江中下游持续干旱导致的径流量大减,使上海经历了史上罕见的夏季严重咸潮侵袭,入侵次数达8次,部分供水区域告急。

青草沙水库的受益人口,高达1100万。未来上海将逐渐告别从污染深重的黄浦江取水的历史,八成以上的饮用水,将取自水质良好的长江江心沙洲——青草沙。

上海在过去面临的困境,是中国数量众多缺水城市的一个缩影。随着城市人口迅速扩张,水量需求急增,许多城市处于水源地告急状态。

好水难求

钢筋水泥丛林组成的城市,远比想象中脆弱。

环保部公布的数据显示,2010年全国113个环保重点城市监测的395个集中式饮用水源地,达标水量占取水总量的八成不到。从水源地取出的水量近24%不满足三类水标准。

伴随着水源污染的,还有水源不足。中国目前不缺水的省市仅有10个,占国土面积不到16%;而严重缺水区和极度缺水区占国土面积60%以上。如果按城市数量划分,缺水城市数量占全国城市数量的三分之二。

过去60年间,经济增长与水资源变化朝着截然相反的方向发展。中国最大的两个城市,上海和北京,提供了不一样但又颇具代表性的缺水样本。

在连续12年干旱后,北京市水务局于2011年5月对外公布,北京市人均水资源量已降至100立方米,远低于国际公认的人均1000立方米的缺水警戒线,缺水形势异常严峻。资源性缺水,在中国北方已成普遍问题。

而在上海,却因水源不甚理想,成为一个典型的水质型缺水城市:水量丰富,但清洁水源严重不足。

"如果没有青草沙,上海不一定扛得住。"上海市水务局一位官员对《财经国家周刊》记者说。在咸潮来临前,上海主要水源之一的陈行水库已蓄满清水,但也仅能满足区域内水厂1周的供水量。即便临近的宝钢水库每天向其支援淡水,依然供不应求。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郑丙辉等专家曾对全国的饮用水水源地做过一项调查统计。结果显示,如果以地表水三类水环境作为合格标准进行统计的话,湖南和安徽的河流型水源地达标率最低,仅为60.28%和46.7%;湖库型水源地达标率最低的为安徽省和江苏省,后者的达标率仅有3.07%;而地下水型水源地达标率最低的山西省,近一半的水源地水质不达标。

在国内另一些学者看来,三类水标准为最低标准,被视为饮用水标准的"警戒线",不足以证明水源地的水质好坏。

"尽管目前的水处理工艺已可以将不合格的水处理为合格,但对许多城市的自来水厂而言,会存在经济压力;因此保证饮用水安全的前提,依然是保证水源的安全。"清华大学饮用水安全研究所所长刘文君告诉《财经国家周刊》。

华东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教授陈振楼则对《财经国家周刊》记者指出,三类水标准适用于规模较小的水源地;大的水源地,如上海的青草沙水库等,至少要满足二类水标准。

2002年,前国家环保总局和国家质检总局共同发布了《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该《标准》依据地表水水域环境功能,将水质划分为五类,并对影响水质情况的各种指标,如化学需氧量、氨氮、总磷、总氮、重金属、有机污染物等的含量做出了严格规定。

但《财经国家周刊》记者调查发现,在中国的一些城市存在一个"心照不宣"的秘密,即通过去除某些指标,来使饮用水水源地的水质"达标"。例如,目前上海市青草沙水库属于水质良好的二类水水源地,但前提是"去除总氮、总磷指标"。

"没有这两个指标,青草沙水库就是二类水,如果按照国家标准纳入总氮、总磷指标,青草沙水库的水质就一下子到了劣五类。"知情人士对《财经国家周刊》记者透露。

所谓劣五类,为水质最低标准。

据这位知情人介绍,通过去除一些"无伤大雅"的指标,令水源地水质达标的现象在中国其它城市也十分普遍,"这是相当无奈的事情;毕竟对于一个城市而言,好水难求。水不好也没办法,总要喝的啊"。

被抛弃的水源

迄今为止,青草沙水库的氮磷超标仍处于可控范围,尚未出现大范围的富营养化现象。这得益于其本身的开放性水库特征以及地理位置:位于长江口江心位置的青草沙水库,不仅很难受到陆域排污的干扰,长江源源不断的巨大来水量在某种程度上也稀释了污染。

并非所有城市的水源地都和青草沙一样幸运。2010年1月水利部公布的《中国水资源质量年报》中,2008年全国709个饮用水源区的达标率仅为44.4%;蓄水量达标的饮用水源型水库数量甚至连一半都没有。

污染叠加缺水,使得诸多水源地面临被抛弃。

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座大型水库、北京市主要供水水源地之一的官厅水库,就经历了这一幕。上世纪80年代后期,官厅水库的上游地区生态环境恶化,周边大量生活和工业污水排入库区,加上来水减少,水质受到严重污染。其后不到十年间,官厅水库的污染不但没有减轻,反而持续恶化,终于在1997年被迫退出北京城市生活饮用水体系。

2001年,北京市投巨资启动官厅水库治理计划,水质重回三类水标准,并于2007年8月被重新启用为北京的备用饮用水水源地之一。

尽管如此,污染警报未能完全解除。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刘浩、徐志侠等人在2011年1月发表的论文指出,2005年~2007年,官厅水库的富营养化状态呈恶化趋势,至2008年才有所好转。

陈振楼指出,中国的水源地普遍面临的最大威胁,来源于污水处理管网不配套导致的排放和偷排:水源地上游或沿岸企业的工业废水、城市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肆意排放至水源地,在短时间内造成严重污染。

据陈振楼介绍,目前中国尚未有一座城市的污水收集和处理能力能达到100%。即便上海这类基础设施走在全国前列的城市,污水收集率也只有90%以上,处理率在80%~90%之间,很多污染在没有入网的情况下直接排出。

"这个过程几乎是不可逆转的。"陈振楼对《财经国家周刊》记者说,"如果排放在水源地周围,更是不堪设想。"
据《财经国家周刊》记者了解,目前除了点源污染,灰尘,雨水导致的干湿沉降,底泥释放,化肥、农药过量使用等面源污染造成的威胁也不容小觑。
"没有污水,还有雨水。城市那么多地表覆盖物,水质能好到什么程度?"陈振楼反问道。

此外,郑丙辉等人也指出,除了常规的总氮、总磷、化学需氧量等常规指标超标外,中国不少城市饮用水源中还检出不少有机污染物。"许多有机污染物具有致癌、致畸、致突发性,对人体健康存在长期潜在危害。"

2005年,前国家环保总局对全国56个城市的206个集中式饮用水源地的有机污染物监测表明,中国的饮用水源地受到132种有机污染物污染,其中103种属于国内或国外优先控制的污染物。

"与常规污染物相比,有机污染物、重金属的监测周期更长,成本更高,很难做到在线监测,只能抽检,因此对水源地而言,安全隐患更大。"陈振楼说。

在多重污染和缺水夹击下,许多历史上滋养了数十、数百代人的城市水源地纷纷被抛弃:西安抛弃了重度污染的渭河,转向李家河水库;合肥抛弃了劣五类水的巢湖,转向大房郢水库……

千城找水

高昂的水污染治理成本,使得一些城市在抛弃了原有水源地的同时,也在寻觅下一个干净的水源地。

寻找一个合格的水源地绝非易事。即使如上海这样坐拥长江、黄浦江两条大河的城市,找到青草沙,并进行层层论证,最后开工建成运行,也跨越了20多年。

青草沙水库建成前,上海的饮用水源地早已历经变迁,由最初的苏州河,到黄浦江中下游段,到黄浦江上游临江段,再到太湖。

不断变更水源地的背后,是一整段惨痛的水源地污染史。沿岸的造纸和纺织厂首先污染了苏州河;接着黄浦江水质也逐渐恶化;最后,上海的饮用水源头——上游的太湖水质也开始出现富营养化。

出于逼仄的现实,上海新一轮寻水之旅才得以紧急启动。

而此时,合适的水源地已为数不多。上海市水务局副局长沈依云表示,内河水质太差,长江来水偏少,东海咸潮频发,四面环水的上海实际可供选择的水源地少得可怜。

对上海而言,青草沙水库的建成运行,仅仅是暂时吃下一颗"定心丸"。陈振楼告诉《财经国家周刊》记者,青草沙的水量虽可以保证,但水质却不稳定。

"和其他水库一样,青草沙也可能会面临一样的污染问题,稳定水质取决于长江上游。现在水量大,可以稀释,所以基本还算二类水;遇到枯水期,水质可能就要差一些。"

陈振楼认为,即使水源地所在的城市将保护工作做到极致,但上游的污染,依然如同"达摩克利斯之剑"。

郑丙辉等学者也持有类似看法。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调查表明,全国31个省市只有西藏自治区和新疆自治区地表水饮用水水源保护区不存在上游来水超标的问题。其余地区上游来水水质不达标现象都极为严重,成为饮用水源地污染的重要原因。

据统计,目前全国共有2200多个水源地,其中已经划分保护区的水源地占水源地总量的近七成,尚有三成水源地没有纳入保护区体系内。

反观国土面积比我国小得多的德国,迄今为止已建立近20000个饮用水水源保护区。

2010年,中国第一部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规划《全国城市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规划(2008~2020年)》出台。但遗憾的是,迄今为止,各城市对于水源地保护依然处于"各家自扫门前雪"状态。

陈振楼等学者表示,目前的饮用水源地保护尚处于狭义的保护层面,保护措施和效果比较容易达到,但更具有挑战的是如何对水源地所处区域和流域进行全面保护。

"毕竟,水源地大多依赖河流、湖泊、水库等,单个城市哪怕实行最严格的保护措施,也远远不够,"陈振楼说,"现在都是自家做好保护措施,都希望上游城市做得好一点、自觉一点。"

依赖长江水的沿江城市目前尚未建立起针对流域的保护措施。下游城市花费大量财力保护水源地;但上游城市却汹涌排污。如此年复一年,治理总也赶不上恶化。

《财经国家周刊》记者从全国人大环资委了解到,目前环保部正在起草相关饮用水水源污染防治管理条例,以改变各个城市"各自为政"的水源地管理格局,建立起跨界、跨流域的饮用水源地保护体系及联网预警系统。

不过,环保部内部人士也表示,该条例短期之内很难出台:"按照国家立法规定,地方立法要严于国家立法,因此现在各地博弈得非常厉害。毕竟,国家层面的条例出台后,各地原本的水源地保护条例可能要面临重新修改的局面。否则,根本没有出台意义。"

接受《财经国家周刊》采访的多位学者表示,建立统一的、国家层面的保护方向,已经是大势所趋。环保部污染防治司相关负责人也表示,将建立和完善饮用水水源地保护法律法规体系,加快地方配套的法律法规体系建设,使饮用水水源环境保护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水源一旦保护好了,饮用水安全问题就简单得多。"刘文君说。

2011年7月12日星期二

高铁啊~高铁!

2011630日 京沪高铁正式开通运营

2011710日 下午6时许,因山东省境内雷雨大风,造成京沪高铁曲阜东至滕州东至枣庄间下行线接触网故障断电

2011712日 有网友曝料称,11时许京沪高铁D182次列车在宿州东站附近临时停车并且断电





京沪高铁今日正式开通运营

信息来源

http://news.chineserailways.com/Html/19/201106/20110630084952.html

作者: 佚 名 来源: 中新网 更新时间: 2011-06-30



备受关注的京沪高铁将于63015时正式开通运营。作为新中国成立以来一次建设里程最长、投资最大、标准最高的高速铁路,京沪高铁贯通"三市四省",串起京沪"经济走廊"。京沪高铁的开通,不仅乘客可以享受到便捷与实惠,沿线城市也需面对高铁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专家指出,各省市要想从中分得一杯羹,配套设施建设不能忽略。

备受关注的京沪高铁将于63015时正式开通运营。作为新中国成立以来一次建设里程最长、投资最大、标准最高的高速铁路,京沪高铁贯通"三市四省",串起京沪"经济走廊"。京沪高铁的开通,不仅乘客可以享受到便捷与实惠,沿线城市也需面对高铁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专家指出,各省市要想从中分得一杯羹,配套设施建设不能忽略。

贯通"三市四省"

千里京沪实现一日往返全程24站并非站站停

京沪高铁于20084月开工,总长度1318公里,总投资约2209亿元,全线纵贯北京、天津、上海三大直辖市和河北、山东、安徽、江苏四省。它的建成将使北京和上海之间的往来时间缩短到5小时以内。

京沪高铁共设24个车站,除了京津沪共设4个站点外,河北设2个站点,安徽设4个站点,山东设6个站点,江苏设8个站点。京沪高铁开通后,两个速度等级的列车共有三种运行模式:京沪一站直达、省城之间直达和沿线车站交错停车,这也意味着京沪高铁并非"站站停",将根据运行模式停靠不同车站。

铁道部新闻发言人王勇平此前在发布会上介绍,京沪高铁初期每天开行高速动车组列车90对。其中,时速300公里动车组列车63对,客座能力10.9;时速250公里列车27对,客座能力4.5万。

高铁点燃"空地对决"

最低410元剑指民航乘客要实惠也要便捷

京沪高铁票价已经出炉,最低410元,最高1750元。据悉,京沪高铁采用多级票价机制,时速300公里"G"车,上海—北京二等座555元、时速250公里"D"上海—北京二等座410元,此外还有一等座、商务座多种选择。相比动辄上千的机票价格,高铁价格更为"亲民"。

除了价格优势外,京沪高铁更推行各种便民服务。京沪高铁首先实现网上购票,乘客可登陆中国铁路客户服务中心网站(www.12306.cn)购买车票。凭二代身份证在网上购票的乘客无需换纸质票,可以直接刷身份证进站。

此外,京沪高铁为全沙发式坐椅,商务座车厢坐椅可以"变形",乘客可平躺在坐椅上。列车每排坐椅下都设置有充电插座。据《新京报》报道,今年年末,京沪高铁将开始试验手机上网和WIFI功能,届时乘客将能顺畅上网。

串起京沪"经济走廊"

沿线城市欲借机提速经济需打破配套设施瓶颈

京沪高铁北接环渤海地区、南衔长江三角洲,经过十几个人口超过百万的城市,沿线人口占全国人口的比例超过四分之一,GDP占全国40%。新华社文章称,京沪高铁贯穿环渤海和长三角两大经济圈,不仅实现了北京与上海的高速连接,还将有效带动沿线地区的经济增长、人员就业,将中国经济发展最为活跃和最具潜力的两大经济圈串联起来。

目前,一些楼盘争打"高铁牌",部分沿线城市的房价已经开始上涨。据《齐鲁晚报》报道,济南西站周边区域的房价更是以"高铁速度"飞涨。济南西站附近的一个楼盘,2006年一期房源销价在3000/平方米左右。二期房源预计在9月底10月初开盘,预计开盘价8000元左右。

京沪高铁速度快,选线要求更高,加上部分城市的旧火车站周围已经建成当地商业中心,增加线路或是把车站建在城市中都有许多不便,所以京沪高铁24站中,大部分车站是新建的,有些还远离市区。有专家指出,沿线城市要想借高铁发展经济,基础配套设施必须迅速跟上。

此外,京沪高铁的开通大大缩短了人们的出行时间,同城效应日趋显著。高铁驶来,带来了机遇,同时也给沿线各城市带来挑战。济南大学经济学院院长葛金田曾对《大众日报》表示,京沪高铁对济南带来的挑战主要表现在企业总部迁出、高端客户群体流失、高端人才流失、高端产业难以汇聚等方面。他建议,首先应当完善城市服务功能,增强集聚要素能力,通过完善的配套设施,吸引各种高铁沿线要素流积聚。

京沪高铁将于今日(30)下午15时正式投入运营,根据中国铁路客户服务中心也在日前公布了京沪高铁列车开通首日列车开行方案。

630日京沪高速铁路旅客列车开行方案公告如下:

1.开行北京南-上海虹桥首趟G1次高速列车,运行时刻为:北京南15:00开,廊坊15:2123开,天津南15:4143开,济南西16:4648开,南京南19:0002开,上海虹桥20:09到。开行上海虹桥-北京南首趟G2次高速列车,运行时刻为:上海虹桥15:00开,南京南16:0709开,济南西18:2123开,天津南19:2628开,北京南20:02到。

重要提示:630日北京南站开G1次列车1350起检票进站,1420停止检票。请旅客们按时进站上车,以免耽误旅行。

2.开行上海虹桥-北京南G152次、G154次、G20次、G156次、G158次、G22次、G160次、G162次、G164次、G166;北京南-上海虹桥G151次、G19次、G153次、G155次、G157次、G21次、G159次、G161次、G163次、G165;北京南-杭州G39;上海虹桥-天津西G216;天津西-上海虹桥G215;南京南-北京南G150;济南西-北京南G148;北京南-济南西D237;上海虹桥-济南西D254;上海虹桥-徐州东D5432次。

3.上述列车的车票已经自624900起在全国各售票窗口和铁路客户服务中心网站www.12306.cn同时对外发售。



京沪高铁为何不堪雷雨一击

信息来源
http://opinion.hexun.com/2011-07-12/131342458.html
2011年07月12日01:10  来源:新京报  



这次山东境内的雷雨大风,揭示出了高铁安全系统脆弱的一面。铁路部门不能只向民众传递片面的安全信息,还要讲高铁应对事故的能力。

710日下午6时许,因山东省境内雷雨大风,造成京沪高铁曲阜东至滕州东至枣庄间下行线接触网故障断电。受此影响,京沪高铁19趟下行列车晚点。有的列车断电长达两个多小时,车内闷热异常,乘客备受煎熬。

京沪高铁开通才刚刚十余日,就出现如此故障,确实有些尴尬。铁路部门将事故归结为雷雨大风,但大家还是不禁要问,投资高达2200亿元的京沪高铁为何不堪雷雨一击?

在京沪高铁开通之前,京沪高铁虽然将速度从350公里降到了300公里,由此安全系数大为提高,但是,很多人也都知道,300公里仍然是极高速度,其带来的安全考验是系统性和全方位的,不只是列车本身高速运行不脱轨的问题,还包括高铁抗击雷雨、地震等自然灾害的能力,以及当这些灾害发生时的应急能力。

显然,这次山东境内的雷雨大风,揭示出了高铁安全系统脆弱的一面。

现在,铁路部门只说,雷雨大风是造成京沪高铁接触网故障断电的原因,却缺乏详细的解释。所以,公众不禁要问,这场雷雨大风究竟达到了怎样的级别,京沪高铁接触网抗雷雨的能力又是如何?这里边有没有设备、设计甚至人为的原因?

如果说这次事故乃是因为雷击等不可抗力,这或许又会引发公众的另一种担心。京沪高铁几乎是用高架桥从北京铺到了上海,这固然节约了土地、加快了施工进度,但是,不知道有多少高架桥成为华北平原上最突出的建筑,不知道京沪高铁防雷措施如何,其被雷公电母"相中"的几率又有多高?

当然,这场事故也暴露出了京沪高铁应急能力的不足。尽管按照专家的说法,高铁列车电网断电之后,还可以依靠自身备用电源维持列车的照明、通风一个多小时,但是,这次G151次列车的乘客却相当于在闷罐车里"被囚"了两个多小时。而且在故障期间,列车乘务组也不能给旅客充分发放水和食物。这些事情却与列车的应急预案、应急能力有关,和天灾无关。

对于这些疑问,还希望铁路部门负责任地调查,并对公众做出更加详细的解释。不能简单地以雷击等天灾应付过去,只有耐心向民众解释,大家对高铁才会放心。如果民众不放心,也就没有人敢去坐高铁。

铁路部门不能只向民众传递片面的安全信息。京沪高铁这么长、列车跑得这么快,在运行阶段不可能完全没有问题。铁路部门其实不必讳言曾经发生的故障,如果要让老百姓对高铁的安全有信心,除了正面宣讲安全举措,还要讲高铁应对事故的能力。与其被动地被"雷雨"等等天灾曝光,铁路部门不妨向公众更加坦诚。

鉴于高铁是新生事物,而民众对其安全又格外关切,京沪等高铁或许应该定期向社会出具安全报告。也只有这样,民众对高铁的预期也才能从天空落到地上。

相关报道见昨日A11



京沪高铁D182次列车宿州东站临时停车 网友称电缆被烧

信息来源

http://shanghai.xinmin.cn/tfbd/2011/07/12/11376275.html

2011-07-12 11:38 来源:新民网 记者:袁蓉 新民网编辑:王玲

【新民网·独家报道】712日,有网友曝料称,11时许京沪高铁D182次列车在宿州东站附近临时停车并且断电,网友表示,亲眼见到电缆被烧。

网友"走路的BMW"表示,1056分,沿京沪高铁线路行驶的D182次列车,即将进蚌埠南站时,"似乎碰到神木东西,看到一个白东东一闪而过,紧急刹车,临时停车"。

网友"张作金"发微博表示,京沪高铁上D182次车迫停的原因为电缆烧断,"在11车厢外冒起火花"。该网友续称,当时"火花从窗口闪过,尖叫声中动车迫停,目前维修人员正在抢修"。从该网友提供的图片来看,列车确实在轨道中停下,轨道旁有类似电缆的物品。网友"Hugo朱"表示,车上已断电,"很热,群众们目前还很淡定,目前六位铁路工人已经过来了"。

新民网记者从夏先生处了解到,列车驶入宿州东站前已临时停车半小时,进入宿州东站后停靠了10分钟,离开宿州东站后再次停留至今。

据了解,京沪高铁D182次列车由上海虹桥站发往郑州,730分发车,1401分到达郑州,应该在1053分到达宿州东。京沪高铁目前实行时速300公里和250公里混跑模式,其中,D182次列车就是最高时速为250公里的高铁列车,该列车在到达徐州之前,行驶的皆是京沪高铁线。

新民网记者从网络微博了解到,发生延误、停车、断电等"突发状况"的并非只有D182一列车。G2次列车被曝在宿州东站停电停车,乘客无奈扇扇子;G105次列车滞留在山东枣庄;G212次列车停在蚌埠南站……另外,记者在微博上看到,此次故障还影响到D86G109G120G14等班次列车。

新民网记者从上海铁路局获悉,11时京沪高铁宿州附近因供电设备故障,造成部分列车晚点。13时故障处理完毕,晚点列车恢复运行。对列车晚点给旅客造成的不便,铁路部门表示歉意。(新民网记者 袁蓉)


2011年7月9日星期六

电子邮件,你还常用吗?

看了近期一些关于电子邮件的新闻,很有趣,列举一二:


网民呐喊:电子邮件必将被即时通讯取代

http://news.zol.com.cn/131/1317486.html

……
当然,这个问题并非如此简单的分析便能得到答案,新事物取代旧的传统事物并非在一朝一夕之间。但越来越多的人却的确在使用集成到MSN或QQ之中的邮件系统。至少我是其中之一。

未来,即时通讯必将进一步蚕食电子邮件市场,电子邮件也将随着即时通讯的普及,特别是用户使用手持设备,24小时无间断接入互联网时代的来临,电子邮件必将被即时通讯所替代。

标题挺吓人,作者本人的意见似乎也有点纠结


邮件业务对Google、微软和雅虎为何如此重要?

http://www.cnbeta.com/articles/144073.htm

所以,如果有人说Email死了,那显然不是在Google、微软或雅虎工作。

话说回来,微软、雅虎或者Google的员工,仅占全世界网民的极小撮。



即时通讯 VS 电子邮件:消Or融?
http://www.hrdb.net/v9/2011/0117/1109.html

市场研究机构comScore发布的报告显示,网民中青少年使用电子邮件的人数下降了8%。这自然可以说明电子邮件的日益衰落已经是不争的事实。但是,这却并不代表着电子邮件的消亡。相反,仍有很多人认为,通过电子邮件的沟通,人们保有了自我思考的空间,而且这种方式毕竟能保存和记录更多有价值的东西。


这是比较客观的一篇文章,其中很多观点我都赞同。

即时聊天软件、微博或者社交网站并未形成统一的局面,而电子邮件却做到了。
比如,
  • 你用新浪微博,我用Twitter,我们是没法交流的;
  • 我用MSN、你用QQ,没法互通;
  • 他用QQ空间、你用人人网,没法互动。
你用网易邮件,我用Gmail、他用雅虎邮件,ok… 只要是xxxx@xxx.xx,都可以互通。


2011年7月7日星期四

外公辞世

星期天(2011-07-03)天大清早,大概是上午6:20
家里的固定电话响了
匆匆穿衣从卧室走到客厅接电话
我妈打来的,说外公去世了 ……

……
……
……